业务咨询:0431-81131829 让您少走弯路,少操心,少花钱!
众森观点
众森观点
位置: 首页>>众森观点
企业这样激励就是“作死”
发布时间:2025-02-19 14:15:50
  |  
阅读量:3
字号:
A+ A- A

很多企业都愿意激励员工,但往往只注重激励一小撮人,还美其名曰“精英主义”。长春众森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认为,企业需要激励核心价值创造者,但不能因为“激励一类人,而麻木一群人”。久而久之,竭尽全力仍无缘奖励的大多数员工就会堕化为激励制度面前的“吃瓜群众”,面对激励制度无动于衷,自甘沉浮,沦为“平庸的大多数”。

精英激励的原生魅力不在于让人人成为精英,而在于让精英的成功荡起涟漪,一圈圈地推及身边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成功中有获得感。形同中心位置荡起的水花越大,辐射面越广,精英员工越处于组织网络的中心位置,普通员工越有机会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为。通过这样的社会影响过程,针对精英的个人激励对整个团队绩效起到一个积极的溢出效应。精英激励就像一把利刃,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展示出无穷的激励魅力。同样,利刃把握不好容易自残,企业往往“好心办坏事”,陷入精英激励困局。

为什么精英激励往往会失效呢?正如“一个乞丐不会嫉妒一个百万富翁,但会嫉妒一个比他乞讨得多的乞丐”。如果员工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善与精英员工之间巨大的鸿沟,更难以跃迁到精英层次,他们很可能放弃努力,安于现状,沦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沉淀层员工。

过度激励精英员工,会加剧组织内部互动方式的恶化。普通员工倾向于“抱团取暖”,排挤谤杀精英员工。这种实质性的孤立行为反过来强化了精英员工的地盘意识,催生资源特权主义,产生知识技能壁垒。而精英恰好占据了组织网络中的大量优质资源,是组织网络的重要节点,地盘意识的强化使得这些重要节点成为信息孤岛,从而形成组织内部的信息断层,组织在困局中做着低效的激励。处于精英激励困局中的组织,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消极情绪的暗流涌动,看似和谐的背后却是团队协作的分崩离析。